新手死磕这篇散文,文笔狠狠提升!细节绝了
大家好呀!今天一起来细细拆解一下柯灵的《巷》吧。从文章的结构到细节,再到视角运用,每一部分都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!

1、文章的结构

这篇文章以小巷为主题,从整体描写到细节再到体验感受,逐步深入,具体可以分为 5 个部分

① 描述小巷的整体特征,突出其宁静和悠闲。

② 通过与乡村陋巷、上海里弄、北地胡同的对比,展现小巷的独特之处。

③ 详细描绘小巷中的场景,如墙上的藤萝、墙内的竹园、春日的桃花。

④ 引导读者思考小巷的心理疗愈作用,建议人们在疲劳或烦躁时到小巷中放松身心。

⑤ 最后总结小巷的独特·价值,劝导读者根据自身喜好选择适合的休憩场所

整篇文章逻辑清晰,层层递进,非常适合新手仿写学习

拆解文章的结构可以直接用在我们自己的写作中,仿照这种结构形式进行写作,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写作能力

2、文章的细节

这篇文章对于环境的细致刻画非常值得我们学习,她不是单一的写环境,而是通过环境周围的人、景来侧面凸显

比如写上海里弄时,她是这样写的

“小贩憧憧来往,黝黯的小门边,不时走出一些趿着拖鞋的女子,头发乱似临风飞舞的秋蓬,眼睛里布满红丝,脸上残留着不调和的隔夜脂粉,颓然地走到灶上去提水”

通过来往的小贩,趿着拖鞋的女子(乱发,眼睛布满红丝,残留的脂粉,颓然提水)等细节描写,生动地呈现了上海里弄的喧嚣和凌乱

我们在写作时,也要学会抓住生活中的细微之处,将其化为生动的画面描写。可以是色彩、声音、气味,也可以是人的状态,穿着,动作,越细腻的描写,越能打动读者的心

3、文章的视角

这篇文章大胆地采用了第·二人称的视角,这种方式能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沉浸式的体验。我们仿佛不是在阅读,而是在与作者对话、在巷子里徘徊。这种亲密感使得情感表达更为真切,让人不禁联想到自己的生活经历。

比如,柯灵写到:“无论谁,只要你到巷里去踯躅一会,你的心情就会如巷尾不波的古井,那是一种和平的静穆,而不是阴森和肃杀”这一句直接将我带入了小巷的情景中,去感受那种平和与宁静

我们在写作时,也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视角,比如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,看看哪种更能表达我们的情感和思想。不同的视角会带来不同的阅读体验哦!
cccctv 💙🤖
拆解名家作品,才是提 升写作能力的捷径❗
自从练习写作以后,已经学习过汪曾祺的好多散文,像《栗子》、《豆汁儿》,他的散文蕞大的特点就是“淡”,淡得非常有味道。今天来拆解一篇他的《冬天》,与大家分享。
.
1️⃣结构
与一般的文章不同,本文只是讲述了五部分与冬天有关的事,而且之间也没有明显的关系。这个必 须得好好学一学,看来散文的写法真的好自 由啊。

这五件事分别为:
❄写冬天的冷(详写)这部分的内容几乎占了全文一半的篇幅,主要由“堂屋上槅子“,“拆帐子,铺稻草”、“南方的冬天比北方难受”、“放寒假睡懒觉”、“取暖用铜炉子”五件事组成。

🥬写冬天的菜(详写),介绍了三种菜,重点写了乌青菜的味道,冻豆腐的做法,至于咸菜汤则是体现了喝的氛围,一笔带过。

⚽写冬天的游戏(详写),三种游戏,选了一种对大家来说比较陌生的下“逍遥”来写,利用“信息差”吸引读者来阅读,增加文章的趣味性。

🌸写冬天的花(略写)也许这些花大家都比较熟吧,作者着墨不多。

🌛写冬天的节气(略写),作者没有明说节气这个词,但从文章的蕞后一句话是能看出这个意思的,“舂粉子,就快过年了。”

五块内容详略得当,每块内容里又有详略的细分,而且在选材上也是挑比较特别的内容来写,看起来精巧又吸引人。
.
2️⃣语言
📍汪老的文字我太喜欢了,整篇文章用词非常的朴实、平淡,但又细腻生动,处处体现着人间温情。像“家人闲坐,灯火可亲。”让读者的眼前立 马出现了一家人围在一起,平静而美好的画面。

📍擅用短句。如“铺了稻草,暄腾腾的,暖和,而且有稻草的香味,使人有幸福感。” “化开,切小块,与鲜肉、咸肉、牛肉、海米或咸菜同煮,无不佳。”与冗长复杂的句子相比,短句更加直接、明了,能够迅速传达信息,减少读者的阅读负担,读起来也轻 松,有节奏感,易于理解。

📍描写有画面感。“槅子,是春暖时卸下来的,一直在厢屋里放着。现在,搬出来,刷洗干净了,换了新的粉连纸——雪 白的纸。”通过文字,我们似乎看到了整个上槅子的画面。

写与季节相关的叙事散文,汪老的这篇文章是不错的仿写对象。他写冬天,你可以写其它的季节,然后从“温度”、“菜”、“活动”、“植物”、“节气”五大模块展开,做好有详有略,每部分里面也要注意详略的安排。名家的作品就是我们写作蕞好的老师。
不老猎人DAZE 💙🤖
林清玄100篇绝美散文标题集锦 | 仿写天花板
🌈最近读到林清玄的散文,发现不仅文章美,标题也特别有意境,仅仅是读标题就有想看文章的冲动,太值得学习了。

我总结了几点发现林清玄的标题大致有如下特点:

1.反常识

就是跟普遍认同的事情反着来,引发好奇心。

比如《最苦的最美丽》,《不南飞的大雁》,《空白笔记本》,《欢乐悲歌》,《拒绝融化的冰》,《宁愿做傻瓜》,《失恋之必要》,《受苦真好》

2.运用比喻手法

以“抽象 具体”的表现形式,让抽象事物拟人化,形成美好的意境,标题里很大一部分都是这种手法

比如《发芽的心情》,《伤心渡口》,《生命的出口》,《岁月的灯火都睡着了》,《生活中美好的鱼》,《长途跋涉的肉羹》,《溫一壶月光下酒》,《生命的化妆》,《心田上的百合花》,《迷路的云》,《与太阳赛跑》

3.将两个词放一起,一般两个词中有一个相同

这两个事物可以相关也可以不相关,引发联想

比如《花季与花祭》,《情困与物困》,《独立与独醒》
123123123 💙🤖
这篇散文太值得背诵仿写了!文笔真的很绝!
🌸 哈喽,今天要和大家分享一篇我最近在《读者》上看到的绝·妙散文,许冬林的《山有桂子,开落如常》。这篇文章真的每句话都美得让人心动,越读越有味道,文笔极·其出色,看得我直呼太美了呀!真想立马背诵下来!

接下来,一起来细细品味和拆解这篇美文吧!

1⃣先看文章结构

作者采用了描述和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式。

① 开篇直接点题写桂花
“桂花细细碎碎地开,最日常,最民间,像日子,无惊无澜的日子”(开篇第一句就爱上了)

👉 我们在仿写的时候可以直接套用这样的句式,比如写梅花,我们可以这样仿写
”梅花悄悄绽放,最寻常,最人间,如岁月,无波无澜的岁月“

② 接着写桂花的烟火气

这里作者通过三种桂花的吃食来写桂花的烟火气息,分别是桂花糖,桂花茶,冰糖桂花藕。

作者对素材的使用进行了详略处理。桂花糖是自制的,记忆深刻,所以进行了详细的描写,桂花茶则采用了画面特写,桂花藕则几句带过。还有桂花饼,桂花糕都是一笔带过

👉 我们也可以学习素材的这种处理方式,自己亲身经历的或者比较熟悉的素材可以详细描写,不熟悉或者引用的素材可以简单写。

③ 借桂花开始抒情,写桂花骨子里的远意
在这里作者反复提到了”山中桂子“,紧紧扣题,并引用了王维的《鸟鸣涧》这首诗,用来体现桂花象征的寂寞意境。运用拟人的手法,把桂花比作女子,借此抒情。

👉 我们进行仿写的时候,也可以加入一些古诗词,或者名人名言,模仿作者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借物抒情。

④ 结尾与开头呼应
“日子繁茂,内心有一角,秋风萧萧。我知道,远方的月下,远方的山里,有桂子静静地开,静静地落。”

呼应开头,强调桂花的内在价值和象征意义。

2⃣ 再看文章语言

不得不说,许冬林的语言真的是美到极致。她的文字典雅、纯正又形象生动,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。她善于用简练的语言描绘出生动的画面,同时通过细腻的描写传递出深厚的情感。

比如写桂花

”看它们卧在篮子里,软软的,凉凉的,像热恋期过后有些寂然的心。“

还有对桂花茶的画面特写(看图),作者采用了拟人的手法,真的非常的绝,建议背诵。通过桂花在沸水中沉浮的过程,象征着女子与生活和解的状态。

👉 我们在练习仿写的时候,遇见好的句子,好的段落都可以拿来仿写,可以模仿原句的句式结构、用词习惯、修辞手法等,然后将其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。
cccctv 💙🤖
😅迟子建的散文我真的可以拆到地老天荒!
看过迟子建的《额尔古纳河的右岸》,就特别想拆解她写的散文。这篇《燃烧的月亮》找到以后,我觉得就是它了。不愧是名家,这篇散文立意深刻,结构巧妙,遣词造句新颖娴熟。太适合写作新手的我们学习了!
.
1️⃣标题
“月亮”是中 国文人常写的话题,一般多为“清冷”、“苍凉”的,但在迟子建这里却是“燃烧”的,这不禁让人眼前一亮,颇有一种想让人一睹为快,愿闻其详的感觉。
.
2️⃣结构
文章总体结构为总-分-总。

🔸第 一段总起,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太阳和月亮各自的特点。以太阳的“过分热情”“不懂得养生”来凸显月亮的有盈有亏,“修行有道”。蕞后两句,轻点主题,总领下文,充满深刻的哲理。

🔸从第 二段开始,作者铺开了描绘月亮的宏大画卷。
▫️先是故乡的满月。这个月亮其实是普通意义上的圆月特征,是人人都见过的样子。但因为是故乡的满月,所以在作者看来也是别样的美。这种美她通过拟人的手法,把月亮描写成了调皮又霸道、不安分的样子,被这样的月亮“撩拨”着,是无法安睡的。
▫️再是写四季月亮的不同。春月的“嫩”,夏月的“丰腴”,秋月的“恬淡”及冬月的“薄而白”。蕞后说“冬春之交的月光,就没什么特别动人之处了”,这句话欲扬先抑,为下文对此印象的“反转”埋下辅垫。
▫️蕞后写重点了——冬春之交,作者看到的一个燃烧的月亮。主要以时间顺序来写:从作者微醺睡下,到凌晨三点渴醒看到月亮,再到醒醒睡睡见到月亮下沉,蕞后醒来月亮消失。也就在月亮光华殆尽的时候,作者点明主题,那一晚的月亮是一场“热烈的燃烧”,它也不会因为一次次的亏而就不燃烧了。“因为月亮懂得,没有燃烧,就不会有灰烬;而灰烬,是生命bi不可少的养料”。表达作者一种人生因付出而绽放精彩的哲思。

🔸文章的蕞后一段,写作者为什么会如此感慨于那一晚看到的月亮。是因为①月亮的位置在树枝之间,像一盏灯;②发现的时间点是黎明与黑暗之间;③作者当时的状态是半梦半醒。
.
3️⃣语言
文中有好几大段对月亮的描写,用词曼妙、柔和又飘渺,让人情不自禁地也陶醉其中。作者对哲思的表达也无说教之气,寄情于景,喻理于情,自然而然地领悟到其中的深意。
.
这篇文章如果深挖的话,一千字远远写不够,今天着重拆解了结构这一块,也是新手们可以重点模仿的地方。

话说这篇也是初中语文试 卷的阅读理解题,不 得不佩服现在的孩子啊。
不老猎人DAZE 💙🤖